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

密額前線簡介

密額前線簡介
密額村這30間鐵皮屋就是泰皇犒賞萊弄山戰役有功官兵的房子。
    「萊弄山區戰役」在1970年底獲得第一階段勝利後,泰國政府答應以泰皇犒賞有功官兵名義,將在前線為第5軍及第3軍,各建造30戶小樓房,地點由第5軍及第3軍指揮官選擇、決定。
        當時,第5軍指揮官張鵬高將軍率筆者父親、傳令等一行人,由駐地回勒起程勘察未來眷屬的住地,來到密額現址,張指揮官覺得旁邊還有條小河,應該還滿方便的。隨即,用他的手杖一指──「就這一塊!」密額村就這麼樣的從地球上冒了出來!
     「密額」這兩個漢字,是由當時第5軍前線指揮部參謀, 施沛霖 先生所建議的。  先生能寫一手好字,密額小學校尚未建蓋之前,先在指揮部餐廳開班授課時,  先生就是當時唯一的老師,當時,筆者是三年級的學生,是當時最高班級,同學大多是部隊裡較年輕的士兵,他們年紀比我們大了好幾歲,大家擠在正方型餐桌上,一、二、三年級混在一起上課。低年級上課的時候,高年級的自習,高年級上課的時候,低年級的自習。餐廳門口吊了一發57砲的砲彈殼,中間那根導管,剛好可以用來敲打砲彈殼,這也就是我們上下課的鐘聲。
        直到有一位華裔商人,捐了一筆錢給泰北地區,指定要用在教育方面,密額村分到了泰幣1萬銖。
        泰幣1萬銖,對當時一般人來說,算是一筆大數目。但要蓋一所學校,還是非常克難。在選定了校址以後,接著調查具有木匠背景的官兵,除了花錢買屋頂鐵皮、水泥、鐵釘、工具外,其他將由木匠官兵從無到有來完成。指揮部直屬砲兵排,有一位名叫孟比的士兵,他的木匠技藝比較好,由他來帶班,他是緬甸籍的,筆者曾跟他們學了幾句簡單的緬甸話。他們將負責一切建蓋工程。他們到處尋找適合的大樹,最後在密額村外,也就是另一個傜族村內,找到一棵適合的大樹,是一棵大約要兩人才能合抱的老樹。準備鋸倒、分裁後,作為蓋學校及課桌椅所需的木料。他們回來報告後,指揮官責成筆者父親前去找傜家寨的「頭人(村長)」協調,筆者跟著父親同行。剛開始「頭人」一聽說要砍那棵老樹,他很捨不得地說:那是一棵很好的樹,我們都捨不得砍!父親再次說明是要用來蓋學校,將來你們村裡的孩子,也可以送來讀書!他才欣然同意了!
        當時,傜族村裡還沒有學校,他們自稱是大唐人,用漢文。他們會從遠方請懂漢文的,來各寨巡迴當「家教」。他們的教材用毛筆手寫,再用針線裝整成冊,舊版教材的前兩句是:「皇帝在北京,道理天下用。」新版已改為:「皇帝在曼谷,道理天下用。」
        隔年,在密額小學原址蓋了一大間校舍,兩側是兩間大教室,中間是老師休息室。一、二、三年級一間教室,四、五、六年級一間教室。雖然同一間教室,也是低年級上課的時候,高年級的自習,高年級上課的時候,低年級的自習。至少同學們已經有了新的課桌椅,比在油油膩膩的餐桌上上課乾淨、幸福多了!搬到新校舍後,低年級班,多了好幾位傜族同學。
        學校的操場,是由各部隊派兵挖出來的!籃球場是由官兵捐錢買水泥建出來的!砂石由河裡撈,籃圈用買的,籃球架由木匠官兵用木材釘製而成!當時,雖然一包水泥才泰幣20銖左右,以當時的條件來說,水泥還是十分珍貴,也怕不夠用!因此,官兵在和水泥的時候,放了太多不用錢買的砂石,最後勉強完工。
        籃球場啟用後不久,密額村舉辦了一次大型的籃球比賽,各部隊菁英都來組隊參加,有「自強隊」、「七九隊」、「八八隊」、密額小學組了「密小隊」等等,白色內衣就是各隊的球衣,還自行用紙板刻字,在內衣上用油漆印了隊名。
       比賽當天,所有的長官都來了!還有一批「公共的」啦啦隊,由戴光宇指導員帶領著大家,一起為各球隊加油!大家一起歡呼‧‧‧「小橋流水嘩啦啦,自強球隊打得頂呱呱,呱呱叫!叫呱呱!」、「自強隊加油!」、「七九隊加油!」、或是「八八隊加油!」、「密小隊加油!」等等,當天的加油聲響徹雲霄!現場士氣高昂,一片熱血沸騰!雖然各隊的球技不高,但這可是這些官兵離開美斯樂後,第一場不用扛槍上場的「戰鬥」!真是熱鬧極了!
       村裡有了一座籃球場,打籃球,是當時官兵、居民及學生最熱衷的運動。也由於大家的熱烈投入,不到一年,水泥含量不足的球場,在年輕氣盛官兵及同學活力四射的「鐵蹄」下崩碎、報廢了!不久就長出許多雜草來!
       密額村有一條小河,誠如張鵬高指揮官所說,還滿方便的!軍民的飲水、洗菜、洗衣、洗澡、娛樂、休閒等問題,統統都解決了。河邊挖個小井,就可以飲用。在流動的河水中洗菜、洗衣、洗澡, 三兩 下就清潔溜溜,還真是方便極了!不論老少,一根釣竿,就可以打發一整天,晚餐還可以飽食一餐河裡的鮮魚。
小河,更是當時孩子們的快樂天堂。放學回家,書包一丟,大家都往河邊跑,從不厭倦。可以釣魚、抓蝦,也可以戲水。冷了,上來曬一曬,熱了,跳下去泡一泡。 梁自元 老師上午剛教唱的兒歌,放學後,馬上就在小河邊迴盪,此起彼落‧‧‧「小河的水,輕輕地流,歡笑聲充滿了小河兩岸,小朋友們,大家一起來!你們游泳,我們唱歌,嘻嘻哈哈哈嘻嘻,大家多麼幸福!玩玩耍耍,大家多麼愉快!」
當時的密額村,是一片原始森林,到處都是古木參天,有的要兩、三人才能合抱。雨季的雨量非常豐沛,下雨的時候,大雨從這片森林,飄到另一片森林,再飄到村子的鐵皮屋頂,嘩嘩啦啦,此起彼落,孩子們用兩手一摀一放自己的耳朵來打節拍,雨中作樂,真是不亦樂乎!
後來,所有部隊移駐密額村周邊各主要山頭鎮守,當時密額村還沒有公路,所有後勤補給,都是由兩架武裝直昇機來運補。有時隔日來運補一次,有時候天天來。初期,連活體豬隻也是裝在藤籠搭機運來,可說是一路尖叫而來! 
當初,筆者一家搬到密額時,和其他鄰居一起,先由美斯樂搭車到昌孔,再由昌孔搭武裝直昇機到密額。直昇機兩側各架了一挺50機槍,為方便機槍手隨時可以射擊,兩側機門一路上都不關。為了多載點東西,連椅子也收了起來。人只能坐在物品上面,一路搖搖晃晃。途經萊弄山附近,右邊那位駕駛向我招手,我搖搖晃晃的走到他旁邊,他指了一指,然後大聲跟我交談,飛機的引擎聲很大,我完全聽不到!只好向他點點頭。但我懂他的意思,他在告訴我:這些地方就是你爸爸他們打仗的地方!
由於直昇機一次只能載約500公斤的大米,還須派一架偵察機先來偵察,再派兩架轟炸機護航,成本很高,速度也比較慢。因此,大量補給時,也會以大型運輸機來空投。聽到要來空投,也是當時孩子們最期待和最高興的事!大家可以歡樂一整天!
空投當天,一早,孩子們(也有一些大人)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容器,跟著部隊的士兵們一起來到直昇機場附近待命。一天要空投幾百包大米,只有一架運輸機會來回空投,所以,要到下午三、四點才能完成任務。
期待中,終於傳來飛機的聲音,經過聯絡及辨證後,準備開始空投。裝載人員及機上空投作業人員,通常也會苦中作樂,搭配一下顏色。前三頂降落傘,通常會是紅、白、藍三色。因為泰國國旗就是這三色。推下之前,機上空投作業人員也會向地面聯絡人員預告降落傘的顏色。接著,機上空投作業人員打開機門、推下第一頂降落傘,兩包大米從天而降。運輸機繞了一圈,再來投下第二頂降落傘。再繞了一圈,投下第三頂降落傘‧‧‧投完最後一頂降落傘後,和地面人員告別,待會見!
孩子們最高興的事,不是看飛機,也不是看色彩繽紛的降落傘,而是要「撿米」。因為空投大米,雖然已經是裝了兩層麻袋,軍方還是會有很多意外的「損失」。例如:飛機飛太低,傘未全開,重落地、飛機飛太高,傘飄太遠,擦撞附近樹梢等等。最糟糕的就是「掛樹頭」!兩包大米,從天撒下,撿都無法撿,可說是軍民兩失!
意外落地的米袋,孩子們會跟著地面搬運的士兵們一起衝上去!士兵們很快扛走了成袋的大米,接著由孩子們搶著捧起地上遺落的白米。有時,搬運的士兵,還會刻意由麻袋裡捧出兩把,讓孩子們高興、高興!「撿米」就好像在收割後的稻田中「拾穗」一樣。一天下來,幾乎個個都是「滿載而歸」!這些撿來的白米,摻雜了很多的沙石,主要拿來餵雞、餵鴨。人要食用,還得花一番工夫來處理。
這一天最讓人期待的,也就是最後一刻!當所有空投任務結束時,現場的士兵們、孩子們會不約而同,一起衝到直昇機降落場中心點附近草皮上臥倒,等待運輸機從大家頭上,低空俯衝而過!一次!兩次!三次!機上空投作業人員跟大家揮手再見!孩子們期待下次再來!後來,公路通了,也就不再有這種樂趣了!
夏季的小河,是一條滾滾「黃河」。氾濫的時候,淹田、淹地、淹住家。旱季的小河,最淺的地方,水勉強可以流過,幾乎快要乾涸。旱季的小河,軍民同胞還是可以一起來個「通力合作」──「掝魚」。也就是選個魚兒會聚集的漩渦處,先割些草,堵住下游,以免魚兒趁機溜走。然後,悄悄地!儘量在不驚動魚兒的情形下,軍民一起分工合作,一部分人以木材、樹葉、沙土堵住、切斷進水。一部分人趕快開闢一條新水道。另一部分人等水流得差不多的時候,趕快以木材、樹葉、沙土堵住下游,圍了一個很大的灣塘。接下來,人無分男女老幼,地無分東西南北,大家一起輪流,幾個人為一組,你一瓢,我一盆,他一桶,一批換一批,大家懷著無比的毅力與希望,甚至以愚公移山的精神,全力以赴!也自我惕厲──「水不見底,誓不為人!」大家一起堅持下去‧‧‧
兩、三個小時以後,水就快見底了!魚兒開始仰頭呼吸!部分伙伴開始抓魚,大家也不用搶,抓到的魚、蝦會集中放在一起,等「任務」完成後,「長者」會看投入及付出的程度,分給不同的魚穫,或多或少,都是皆大歡喜!最難得的是,大家一條心,團結力量大!大家都是自行參與,齊心協力,以最原始的動力,把一個大灣塘的水給舀乾了!最後,再拆除障礙、恢復水道,明年再來!
早年的密額村,大家生活艱苦而貧乏,大家總是想辦法過下去!雖然不知道未來在那裡?也不知道出路是什麼?但是,大部分人都懂得要好好活在當下!快樂的活在當下!快樂的活在青山綠水之間。那個時候的孩子們,雖然一臉純樸的稚氣,卻早已懂得快樂的分擔家計。雖然沒辦法付出什麼!也沒辦法改變什麼!至少還會主動去撿米、抓魚來「貼補家用」。從來也不曾向父母要求什麼?或是告訴父母自己不要什麼?
        密額村在行政劃分上是一個村,設有村長及村民代表會,隸屬清萊府清現縣。2009年全村居民約560戶,居民人數約3,000人。有中文小學、泰文學校各一所。現在的密額村,已經有了電,有了自來水,也有了柏油馬路,村民的生活也已經改善很多。小河依然潺潺的流,卻早已功成身退了!當年的孩子們,早已經長大成人了!由於全面發展農業,原始森林也早已經不見了!隨著泰北的安定,密額村不再是大兵鎮守的前線,而是一個寧靜蛻變中的小村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