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《我夢中的橄欖樹在哪裡?》(五)


《我夢中的橄欖樹在哪裡?》(五)

  
認為:燕子是最懂禮貌,也最懂人情世故的小動物。 

我家住美斯樂期間,住的一直是茅草屋,我們天天腳踏實地,和燕子朝夕相處、和諧共存。 

如果說:住茅草屋冬暖夏涼。或是說:住茅草屋還有什麼好處!都是窮開心的話,講真實一點,就是:不得已才住茅草屋。 

住茅草屋,室內會有很多小蟲,常常會被叮咬,這還是小事,住茅草屋最怕的就是火災,只要幾分鐘,一個家就化成灰燼。 

在泰北山區,所有的少數民族,都是以「刀耕火種」的方式來耕種,因此,每年都會有所謂的「野火燒山」,大規模的野火燒山,煙霧瀰漫,嚴重時會遮蔽了太陽,除了造成空氣污染之外,對我們的家也造成威脅,只要星星之火,就可以讓我們無家可歸。 

為了防範火災,街長(村長)會要求每戶人家派一位成員,大家一起到山頂「斷火路」,也就是在山頂清一條路,把雜草、樹枝都清乾淨,當野火燒山的時候,火燒不到這邊來,萬一有星星之火飛過來再燒起來,還可以即時撲滅火勢,「斷火路」雖然不是很好的方法,但至少是當時比較積極的防範作為,不然,當野火猶如萬馬奔騰般燒過來的時候,再多的人力也難以控制火勢,更別說是要把火撲滅了 

野火燒山的時候,遠遠望去,有如天邊起火,夾雜著噼哩趴啦的爆炸聲,十幾公尺高的火舌,會讓大樹在瞬間燒起來,很多行動敏捷的動物,甚至長翅膀會飛的鳥類,都會被活活燒死,這時,有智慧、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,尤其是住茅草屋的我們,也只能望火興嘆。 

有一年,野火在我家後山越過「斷火路」,往我家的方向燒過來,全家人都不敢留在屋內,全家大小一起在院子觀看火勢,到了睡覺時候,火勢依舊沒有減弱或是熄滅的趨勢,我父親焦慮的說:先在院子打地舖睡覺! 

於是,全家就搬出蓆子、毯子在院子打地舖,雖然是無奈,卻有一種很難形容的興奮,因為太特別了!尤其是我們小孩子,反而覺得好玩,正是:年少不識愁滋味。 

滿天星斗,伴隨飛舞的灰燼,我們以大地為床,這樣特殊的夜晚,自然教人難以入睡,只能說站累了!躺著休息一下罷了! 

我父親一直沒有躺下,依舊注視著我家的後山,過了好一會兒,父親說:火熄得差不多了!進家睡覺吧!

我們小孩子又興奮起來!覺得真的很好玩! 

其實,真的很危險,一點都不好玩,雖然街長奉命要求:每一戶要在房屋附近,準備一桶水、一桶沙,做為防火之用,還逐戶檢查是否合格?為的就是要自救及互救。 

水火無情,古有明訓,即使已經做了這樣的準備來防範火災,後來,美斯樂大街有一戶人家失火,一把火把美斯樂大街好幾十戶燒掉了! 

因此,住了很多年茅草屋,並沒有什麼美好回憶,不論誰,只要有更好的棲身之所,一定沒有人會想來住茅草屋。 

蓋茅草屋很簡單,只要有一把刀、一把鋤頭,就可以蓋好茅草屋,不需要一根釘子就能蓋好。 

用鋤頭把地基挖好,想蓋多大就挖多寬;用刀子先割好茅草,曬幾天太陽,茅草就乾了;用刀子把適合當作樑柱的木頭砍回來;用刀子去砍大竹子,在節子的地方亂刀直劈,剖開變成竹笆當牆面、床板、桌面;用刀子砍一些細長竹竿來當作屋頂的椽子;再剖一些竹條備用 

組合的方式,是以:穿過、綁住、夾住、壓住的方式,把房子結合起來。 

捆綁的才料,可以到山採集籐類來用,也可用嫩竹子削成細條的篾子來捆綁。 

蓋茅草屋,隨個人喜好,愛怎麼蓋,就怎麼蓋,只要有上面這些材料,就可以蓋好自己的家。 

剛蓋好的茅草屋,難免會漏水,但也不是什麼問題,只要用竹竿,從屋內往外戳一戳漏水的週邊,讓茅草重新組合一下,水就進不來了,漏水的問題就解決了! 

蓋茅草屋不會去考慮地震或是季風,地震對茅草屋什麼影響,如果地震可以把茅草屋震垮,可能已經是毀滅性的山崩地裂,即使震垮,損傷也不會很大;至於季風,就沒什麼好去耽憂,太遙遠了!顧不了那麼多,大不了屋頂被掀掉而已,再補蓋就好,即使真的碰到屋頂被風掀走,主人還是得出來!鄰居也會來笑一笑!因為大家一路走來,早就學會隨遇而安,早就懂得樂天知命了! 

我只聽過鳩佔鵲巢,但沒有聽過鳥兒不會築巢。 

人也是一樣,日子過到了,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!蓋茅屋全部都是就地取材,至於想蓋怎樣的茅草屋?每個人都可以自行發揮創意,即使蓋斜了,也沒有會笑,即使蓋得再漂亮,也只不過是臨時的棲身之所,臨時住一住,隨時等著長官們,帶著大家打回大陸、打回家鄉。 

當時的美斯樂,住家、學校、清真寺、部隊的營舍、幹訓班的大禮堂等等,都是茅草屋。 

雖然住了很多年的茅草屋,並沒有什麼美好的回憶,但卻有一件難忘的事,就是:與燕子朝夕相處、和諧共存。 

燕子和人們可以和諧共處一個屋簷下,這樣的情形,可能已經有幾年的歷史了! 

初中的時候,國課有一課是白居易寫的《燕詩示劉叟》,1100多年前,白居易就很貼切的描述了燕子,這一課《燕詩示劉叟》,國文老師要求我們要背誦:

《燕詩示劉叟》 

上有雙燕,翩翩雄與雌,銜泥兩椽間,一巢生四兒,四兒日夜長,索食聲孜孜,青不易捕,黃口無飽期,嘴爪雖欲敝,心力不知疲,須叟十來往,猶恐巢中飢,辛勤三十日,母瘦雛漸肥,喃喃教言語,一一刷毛衣,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樹枝,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,雌雄空中鳴,聲盡呼不歸,卻入空巢裡,啁啾終夜悲,燕燕爾勿悲,爾當反自思,思爾為雛日,高飛背母時,當時父母念,今日爾應知。 

我觀察得比白居易還細微一些: 

當我家的茅草屋蓋好之後,不久,有一對燕子飛來我家,一大早嘰嘰喳喳叫個不停,飛進飛出,看到人就嘰嘰喳喳叫個不停,甚至跟進跟出,是叫個不停,連看到我這小孩子也是一樣,在頭頂上方飛來飛去,仿佛快要撞到人一般,真的有夠吵! 

幾天之後,我發現:我家大門對側屋上面,已經燕子銜泥作窩的痕跡,原來,前幾天飛進飛出、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那一對,已經來我家作窩了!原來:嘰嘰喳喳叫不停,是在跟我們商量,要跟我們共處一個屋簷下! 

這幾天銜泥作窩,卻一點聲音都沒有,安靜得讓我們好幾天之後,才發覺牠們已經決定:要跟我們共處一個屋簷下。 

燕子之所以能跟人類和諧共處一個屋簷下,肯定有它的道理。 

我們小時候玩彈弓,到處亂打一通,再怎麼沒有目標,也不去打燕子。 

我認為:燕子很懂禮貌,也很懂得人情世故,除了會先來商量之外,牠們也瞭解、體諒及配合人的作息;平常沒有一點聲音,也不會在屋裡亂飛,早上人們還沒有起床開門之前,牠們會在窩裡安靜的等待,等到開門之後們才飛出去,展開忙碌的一天--覓食、作窩,一天來來回回幾十趟;那時候,在那樣的地方,大家白天都不會關門,只有晚上的時候,為了安全才關門睡覺,燕子傍晚就會飛回窩裡休息,完全配合人的作息,牠們不會為了要飛出去,而嘰嘰喳喳吵人起床開門。 

燕子和人們相處,就是這麼的和諧,唯一對我們造成的問題,就是窩的下方會有燕子糞便,這些糞便是牠們半夜的傑,白天牠們不會在家裡任意大便,都是在外面空投了! 

對於燕子這半夜不得不的傑作,大家都能體諒牠們,因為我們都是腳踏實地,用鏟子鏟一鏟就解決了,還可以當肥料呢! 

我所看過燕窩,都是在正房正門上方,而且一戶人家只有一窩燕子同住。 

我們再聽到嘰嘰喳喳的時,已經可以看到燕兒探頭、張著黃口,之後的情形,就跟白居易所描述的一樣,至於就燕兒後來是不是:頭也不回,無情的飛走或是有沒有再回來看牠們的雙親?我就沒有深入追蹤探討,白居易寫的《燕詩示劉叟》,寫得這麼好,描述得這麼貼切,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,值得永遠流傳下去,至於誤解了燕子?我想:禮貌、懂得人情世故的燕子,肯定會體諒白居易的苦心,也會原諒後人的誤解,牠們會繼續和人們和諧地相處下去。 

(未完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