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忠貞新村

忠貞新村
1949年前後,有一批國軍官兵由大陸轉進到滇緬邊區,也有一群同胞,先後也來到滇緬邊區,後來在李彌將軍的領導及編組下,成立了「雲南反共救國軍」,當時,滇緬邊區的反攻氣勢如虹,曾經鼓舞了海內外同胞的士氣。
1951424在總指揮李彌將軍的率領下反攻雲南,還一舉攻克雲南省的滄源、耿馬、班洪、猛定等四縣。
1953年,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控訴中華民國軍隊入侵緬甸領土,聯合國決議要中華民國政府自緬甸撤軍。
在美國的主導下,為了維護當時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,也為了保住當時的美援,中華民國只得依照聯合國的決議準備撤軍。
隨後,中華民國、緬甸、泰國、美國等四國,在曼谷召開「四國會議」,協調具體撤軍事宜,最後,在緬境劃定了非軍事區,在聯合國官員的監督及驗證下,七千餘名「滇緬邊區游擊隊」官兵及眷屬,浩浩蕩蕩進入泰國境內,再由泰國清邁搭機直飛撤回台灣。
雖然大陸已經淪陷,「滇緬邊區游擊隊」官兵仍在滇緬邊區為反攻復國而奮鬥,國防部為了肯定這一批忠貞不二的「滇緬邊區游擊隊」官兵,乃賦予「忠貞部隊」的番號。
為了安頓一部分忠貞部隊的眷屬,國防部在桃園縣中壢市蓋了503戶眷舍,就取名「忠貞新村」,附近的小學,桃園縣政府也命名為「桃園縣忠貞國民小學」。
「忠貞新村」外觀看起來和台灣其他地區的眷村差不多,但是,這一批由滇緬邊區撤回到台灣的官兵和眷屬,他們比由其他省份轉進來台的軍民同胞,要吃了更多的苦頭。
回顧這一段過往:1949年,政府播遷來台,各地軍民輾轉來到台灣,另有一群軍民,他(她)們由西南走向滇緬邊區,和搭船來到台的軍民相較,這一群由西南走向滇緬邊區的軍民們,他(她)們辛苦多了!也悲慘多了!請參閱國史館口述歷史叢書(21)「不再流浪的孤軍──忠貞新村訪談錄」
因為,不論是那一省的同胞,只要到了碼頭、上了船,生命安全就得到保障!下了船,台灣就是自己的國土、自己的同胞!雖然艱苦,畢竟是在自己的國家,至少生命財產都可以得到保障。
相對的,另一群由西南走向滇緬邊區的軍民們,他(她)憑著雙腳,至少走了幾百公里,一路上,前有緬軍,後有共軍,在原始森林中、在蠻荒的險境中走了出來!又在歷經滄桑之後,才輾轉來到台灣,甚至還有一群官兵及眷屬,至今還流落在泰北山區。
「忠貞新村」已經在2003年配合國防部眷村改建而走入歷史,因為沒有在原地改建,也就沒有所謂的「忠貞新城」。
20031224,筆者懷著複雜的心情,拍下一張張不需要多做說明的照片,請大家一起來回顧: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